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应用行业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新冠病毒,能像天花一样被根除吗?
发布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309 次

2021 年 8 月 20 日、21 日,上海接连报告了 5 例浦东机场相关的新冠确诊病例。尽管疫情的势头被迅速掐灭,但仍然让人们刚刚从南京-扬州疫情中恢复过来的神经再次紧绷了一把。

 

面对仍然存在的疫情威胁,我们该如何持续应对?哪些因素,才是我们疫情防控中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新冠会像天花一样被根除吗?

 

事实上,关于疫情防控的讨论,从 2020 年初到现在一直持续存在。

 

当我们在谈论疫情防控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在与新冠病毒抗争了一年多后,我们再次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假设两种最为极端的可能:人类完全根除病毒 VS 人类放弃一切抵抗。再将这两个最为极端的可能性连接起来,形成的这段坐标轴,则可以理解为人类在面对疫情时所采取的不同防疫强度。

 

图片6.png

 

在这段坐标上,我们该选择怎样的锚点?比较容易讨论的是左右两个端点,也就是我们假设出的最为极端的两种可能。

 

一个首先可以被排除的极端,就是「放弃一切抵抗」。

 

尽管在疫情之初,部分国家或地区曾试图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但事实上,面对迅速增长的病例,绝大多数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实施了一些疫情防控的措施。

 

最近,新出现的 Delta 突变株又带来了新的变数。

 

根据华盛顿邮报曝光的一份美国疾控中心(CDC)文件显示,Delta 突变株的基本传染数(R0)约为 5~9.5,在传染病中与水痘(约 8~9)不相上下,仅次于麻疹(约 15)。

 

 

151423534131.png


图源:参考资料 2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对 Delta 株新冠病毒的流行进行有效干预,那么平均每个 Delta 株感染者会把病毒传播给 5~8 个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密接者。而对比来看,CDC 此前评估新冠原始毒株的 R0 为 2,相当于普通感冒。

 

如果想要通过群体免疫来消灭传染病,人群需要实现的免疫率是 1-1/R0。根据 CDC 评估的 R0 约为 5~9.5,人群免疫率需要达到近 90%。

 

再先来看根除。

 

回顾人类应对病毒的历史,最为成功的战役当属根除天花。1977 年,索马里报告了最后一例天花感染,1980 年,WHO 正式宣布全世界范围根除天花。

 

新冠病毒是否有可能像天花一样,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认为,从目前来看,人类根除新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和天花相比,新冠没有那么强的威胁力,全世界很难再团结起来,用应对天花的决心来应对新冠。」

 

天花之所以得以被彻底根除,除了天花疫苗的有效干预之外,还有赖于人们能够及时发现感染和疫情的苗头,以及天花病毒只感染人,在自然界中没有自然宿主和动物媒介。但目前来看,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似乎很难在新冠病毒上成功复刻。

 

李侗曾告诉丁香园,根除新冠的一大难点在于,新冠疫情中出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感染者。

 

PNAS 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对 350 余项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数据显示,有 35.1% 的的新冠感染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说,有超过 1/3 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者,但他们同样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

 

图片4.png

图源:参考资料 1

 

「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让疫情的苗头很难被第一时间发现,感染人群很难被一次性全部隔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就很难讨论根除新冠的可能性。」李侗曾说。

 

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提到了新冠病毒的另一个特点,不止感染人类。

 

最近,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显示,2021 年收集的 385 份白尾鹿样本中,有 152 份检测到了新冠抗体,占样本总数的 39%。此前其他国家地区也陆续报告了虎、雪豹、亚洲狮等动物感染新冠的案例。

 

张洪涛认为,从现有证据来看,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既能感染人类也能在动物之间传播。「即便病毒在人类社会灭绝了,但在自然界其他动物中还是可能存在,如果我们想要根除新冠,还需要考虑动物疫苗等手段,代价和难度都非常大。」

 

 

突破性感染下,该如何理解疫苗?

 

让我们再看一遍开头画下的坐标轴。

 

图片3.png

 

 

当我们基本放弃了对两种极端情况的幻想时,对于疫情防控的讨论,也就变成了对于防控强度的讨论——我们该在这段坐标轴上选择怎样的锚点?又有哪些因素将对我们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病毒本身的特点和现有的医疗应对手段。

 

2021 年初,Delta 突变株异军突起,迅速在大流行中占据上风,也多次在我国引发局部小范围疫情。8 月 20 日、21 日,上海公布了 5 例浦东机场相关确诊病例的详情,5 名患者均全程接种新冠疫苗。

 

面对病毒的持续威胁,我们该如何理解疫苗的作用?

 

李侗曾告诉丁香园,想要在全球范围通过疫苗完全控制住疫情,目前来看不太可能。「第一,我们已经看到了突变株发生免疫逃逸的能力,可能会让疫苗的效果打一个折扣;第二,全球疫苗资源不均等,接种时间无法统一,世界上总有地方会有疫情,而目前来看,疫苗的保护期又没有那么长,很可能会出现保护期后的重复感染。」

 

张洪涛认为,目前一些对于疫苗的期望可能「过高了」。「疫苗可以帮助人类应对病毒,但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唯一的武器,除了疫苗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防疫措施,必须配合起来才能达到尽快控制疫情的目的。

 

8 月 18 日,美国政府宣布,预计将从今年 9 月 20 日开始开放加强针接种。但就在一个月以前,WHO 刚刚发出了对加强针最为严厉的批评,指出现在应该把疫苗提供给众多缺乏疫苗的国家地区,药企向不缺疫苗的发达国家兜售加强针完全是出于「贪婪」。

 

「疫苗已经批了半年多了,但现在来看全球的接种覆盖率还是远远不够的。」张洪涛认为,现阶段疫苗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产能。「而针对突变株,疫苗需要关注的是研发速度能否跟得上病毒更新的速度,这也是一个难题。」

 

李侗曾表示,现阶段新冠疫苗最重要的作用还是预防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如果我们把疫苗的目标放在预防重症率、住院率和死亡率上,那么,针对老年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或许可以通过加强针的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发挥疫苗的作用。」

 

「如果一种流行病的死亡率可以降低至 0.1% 的水平甚至更低,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这么担心。」李侗曾这样说。

 

 

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得更好?

 

其次,在疫情防控中,还有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被综合考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0 年中国 GDP 增长率为 2.3%,是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保持正向增长的国家。但据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等数据仍出现了明显下降,住宿和餐饮业更是下降了 13.1%。

 

152408761293.png


 

图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无论选择了怎样的防疫强度,疫情带来的冲击都是平等的。

 

高强度长时间的「防疫倦怠」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尝试探索新的方式。如新加坡已经停止了确诊病例的统计,英国则从 8 月 16 日正式解除「密接者隔离令」,完成两剂疫苗接种的成年人和 18 岁以下青少年,如果曾经密切接触了新冠确诊病例,也将不再需要自我隔离。

 

而在这之后,英国确诊人数依然居高不下。

 

图片1.png


 



图源:google

 

张洪涛告诉丁香园:「如果来看中国,从去年到现在,我们对疫情的应对一直没有变过,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严格。武汉疫情是一个转折,这之后,疫情只在个别地方小范围地发生,比如北京、广州、南京等地,疫情也都在一月之内得到控制,正是因为我们的应对方式一直都是『严防死守』。」

 

李侗曾表示:「有些人可能认为,『严防死守』的防控策略对经济影响比较大,但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策略,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疫情,让城市生活尽快恢复正常,对经济的影响反而可能更小。

 

在医疗方面,在对新冠投入高强度的人力物力资源时,一定程度上也挤占了本该投入到其他医学领域的资源。如疫苗接种,WHO 曾表示,2020 年前四个月的初步数据表明,完成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人数大幅度下降,这也是 28 年来全世界首次出现百白破疫苗接种覆盖率下降。

 

而在我国,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已经不再是难题,取而代之的,是核酸检测的压力陡增。

 

「我们现在常说的全员检测,其实也是非常费时费力、成本很大的一个操作。」张洪涛说,「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比如之前的扬州,全员检测确实非常有必要,它可以帮我们清楚地划分风险区域,把疫情集中控制起来。但如果某个地区只出现了一个或几个有关联的病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进行一轮或多轮的全员核酸检测?它对于疫情防控实质上的帮助到底有多少?还是仅仅能够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张洪涛认为,全员核酸检测的标准和方式在未来也需要被进一步「精细化」。「是否需要全员检测,可能需要考虑确诊病例数,病例数占人口百分等数据,还要考虑这些病例之间是否有明显关联等情况,综合评判下,或许可以把核酸检测的范围缩小到局部的重点人群,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也减少核酸检测点疫情的风险。」

 

李侗曾则提到了另一个关注点——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的建立。

 

李侗曾举例了北京地坛医院。03 年非典疫情后,地坛医院搬迁至五环外,靠近机场,同时扩大了院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治疗在空间上可以完全隔离开。「传染病医院建在市区内,还是会存在一定隐患,如郑州六院这次疫情,或许未来可以考虑效仿地坛医院,搬至郊区或靠近机场的位置。」

 

李侗曾还提到,即便是在北京,很多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也是不达标的。「我们现在要求所有二级医院都要建立发热门诊,但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能力把发热门诊建好。如果一个发热门诊不够强、不够规范,反而会造成很多隐患。或许可以由地区卫生部门牵头,建设区域性的发热医疗机构。」

 

「这一年多来,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和总结,定点医院的隔离机制越来越完善,流调的队伍也越来越成熟,我们对疫情的控制也更精准了。」李侗曾说。

 

「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应对疫情的策略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会有持续的优化。比如合理利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密切接触者、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进一步完善等等。我们总结了这些经验后,尽可能用最小的代价来控制疫情,对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的影响才是最小的。」

 


Powered by 撼云网络 ©2008-2021 备案号 沪ICP备20008854号-2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18221659307 /13764610905
返回顶部